1.信度:測量結果的可信度

   其實就是工具的測量誤差,數值會介於0-1之間 數字越大信度越高,也就是越好的測量工具。

    信度有分三種:

      (1)施測者間信度:指不同施測者對同一個案的測量結果的一致性

      (2)再測信度:同一個個案在不同時間的測量結果需有可信度

      (3)內在一致性:指題目的信度,也就是題目間的相關性高不高

    測量標準誤(SEM):其實就是同一個人測量多次的標準誤差,和常態分佈有相同的概念。用來尋找一個人的真實能力。

     -將真實能力從一個點變成一個區間

     -在追蹤評量時須將測量標準誤考慮進去,辨別分數的進退步到底個案真實能力的改變還是測量的誤差

2.效度:想施測的項目是否可以從這項工具測出來

   例如:如果我今天想測驗小朋友的國文能力,那「數學考卷」這項評估工具的效度就不好

   所以針對不同的族群會有不同的測驗方式,例如針對腦麻兒童的GMFM

3.反應性:指工具能不能偵測到一個人的改變

   例如:如果我今天要檢測一位國小三年級小朋友的數學,那「高中數學考卷」這項檢測工具的反應性就不好。因為他可能你隔了三個月再測都只有10分,但是小朋友的能力在這段時間內可能已經增加到了小六水準,只是你在這份考卷上看不出來而已。

4.最小臨床重要差異:只要多少分數的改變對於個案、家屬、治療師來說才是有感的(有意義的)

   如果這個個案在作測驗時分數進步了10分,但實際上它只是從手指可以微微動作進步到手臂可以稍微離開床3公分,那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個案的手功能並沒有因此增加多少。

(其實還有圖的,下次再放...)

 

老師:

提問:信度和效度哪個比較重要?

答:小朋友才做選擇,大人兩個都要!!😆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讀書筆記 職能治療評估學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夜沚 的頭像
    夜沚

    微腐天地

    夜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